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的100周年,從1921年開天辟地的中國共産黨成立,到1949年改天換地的新中國誕生,到1978年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再到“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百年歲月峥嵘,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砥砺奮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黨史,是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曆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産黨曆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曆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翻開厚重的黨史書頁,一起去回顧中國共産黨筚路藍縷的奮鬥曆程,回顧曆史上的一個個精彩的“紅色瞬間”。
中國共産黨新生期
1921——1937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産黨誕生
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裡3号的某個房間内,13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共産主義代表冒着生命危險召開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籌劃。不料,會議過程中被人告發,13人遭遇租界内巡捕的搜捕,會議被迫中止,因而轉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繼續完成,而在那艘不起眼的破舊小船裡頭,中國共産黨就此誕生!中國共産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與新時代,中國革命的面目開始變得煥然一新。
二、井岡山會師——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登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甯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對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遵義會議——黨的曆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并于15日至17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确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确領導。這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了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國共産黨奮鬥期
1937——1949
一、延安抗戰——為抗日戰争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争。中國共産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為争取抗日戰争的勝利指明了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後方,發動人民群衆,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終于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并為國際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解放戰争——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來被奴役侵略的屈辱曆史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内戰。從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進行規模空前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推翻了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了除台灣等島嶼外的全國領土。人民解放戰争的勝利,标志着中國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曆史的結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同時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三、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并提出了“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兩個務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共産黨要永葆先進性,始終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警鐘長鳴。
中國共産黨探索期
1949——1978
一、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曆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二、八大一次會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黨的八大的召開正确地分析了國内外形勢和國内主要矛盾的變化,确定了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針,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以後黨确定正确路線的基本依據。
中國共産黨逐步邁向成熟
1978——至今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全會重新确立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展開
調整國民經濟的過程,實際上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過程,也是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鄧小平指出:“搞建設,也要适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展開。改革開放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三、黨的十九大——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即将揭開新的一頁。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項盛會。大會所通過的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大會确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總之,黨的發展曆程概括起來,可以說,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曆史,是實現理論創新和飛躍的曆史,是不斷探索适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創立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曆史,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曆史。黨的曆史既是中國共産黨的寶貴财富,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自誕生100年來,千千萬萬的共産黨人用自己的英勇奮鬥和奉獻精神,書寫中國共産黨的奮鬥史,探索史,自身建設史。作為曆史,它既是以往曆程的豐碑,又是開辟未來的起點。它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動力。“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波瀾壯闊,學習宣傳黨的曆史任重道遠。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也要學好黨史,于百年黨史學習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