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大愛無私的醫者仁心,激勵青年學生傳承“德才兼備”之美德,秉持無私奉獻的志願公益精神,吉林大學大學生益行青年志願公益協會師生代表,拜訪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饒明俐教授,以“生命至上·醫者仁心”為主題,與饒明俐教授親切交流,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醫務部尹航老師全程參加。
饒老師講述了自己幼時在戰争中求學,她見證了戰争的殘忍,經曆了家人的離世。看到同胞在戰場上負傷、看到親人飽受疾病自己卻無能為力,自此幼年的饒老師便将家國情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求學數年,饒老師以優異成績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盡管當時有更好的工作選擇,但饒老師最後仍然選擇了自己堅持的醫生職業,饒老師說:“我從小就想當大夫,給患者治病,一直到最後還是當了大夫,就這麼當了一輩子大夫,到現在70年了,就這麼一段簡單的曆史。”樸素的語言卻難掩饒老師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從醫70年,老師遇見許多棘手的病情,正是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職業本能使老師細心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治愈患者的同時也挽救了無數個家庭,生動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位在場師生。饒老師常說身為醫者要“德才兼備”,“德”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就是打好專業知識基礎,以身作則也勉勵着更多的年輕力量。饒老師在和師生分享心中“德才兼備”醫者故事時,向大家介紹了她求學時《神經解剖》課程的張教授,其教學上的嚴謹态度、對患者的仁愛之心深深地影響着饒老師。饒老師手中的書仍保存完好,書中密密麻麻且工整的批注更是體現了饒老師踏實謹學的态度。
在場學生針對青年的職業選擇與發展向老師請教,饒老師首先圍繞“興趣”二字展開回答,強調興趣和熱愛對選擇的重要性,展現初心的力量,同時勉勵青年要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工作,在建立理想的基礎上,用信仰之光照亮壯闊征程。希望能夠幫助青年學生今後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與選擇,走好人生之路。
在座談最後,饒明俐老師寄語在場青年學子:“作為青年,要胸懷理想與抱負,有理想有擔當才能更好活出價值。”通過本次座談,在場師生深切感受到老師追求卓越的治學精神以及大愛無私的高尚品德。我們将以本次座談為契機,不負韶華,整裝前行,傳承認真嚴謹的求學精神,接續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貢獻吉大學子的蓬勃力量。
撰稿:張博宇、管甯雅
圖片:信思涵
饒明俐,1932年11月生于重慶,中共黨員,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專家,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神經内科教授,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副校長。從事醫教研工作70年,為人立德,從教立言,行醫立功,利民立行。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中國好醫生”“最美醫生”、中國卒中協會“終身成就獎”、中國醫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傑出神經内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等榮譽。